衢州

首页>地方频道>衢州>民生

衢州光伏产业加快布局惠民生

   过去,衢州虽有很多企业上马光伏发电项目,但多为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的小项目。近两年来,许多以发电上网为主要目的的光伏发电“公共电厂”,被排上了设计日程,使得“农光互补”成为可能。

  衢州土地资源丰富,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土地整理、低丘缓坡开发的迅速推进,流转出一大批可用土地,为建设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创造出了有利条件。

  站在高处远眺,衢江区的“广胜光伏”项目现场的红土地上,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数不清的太阳能光伏电板。光伏板下,紫色的桔梗花、翠绿的白芨正迎风招展……高耸的铁塔将这里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入千家万户。

  浙江广胜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朱建告诉记者,“广胜新能源”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46兆瓦,是目前省内已并网发电中单体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,运行期年平均上网电量约5000万度。而在已建成的光伏板下,同步种植了白芨、白芍、桔梗等多种中药材和农作物,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,实现“农光互补”。

  现阶段,一些光伏发电项目的先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开始逐步显现。

  在江山市同景30兆瓦农光互补地面光伏电站,山脚下一块块光伏电板伫立在田地间,一眼望不到头。这座规划用地833亩的电站,安装了12万块多晶硅,年发电量在2800万千瓦时左右。

  “上层光伏发电,下层用来种植大豆、冬麦、油茶等农作物,不但没有额外占用土地,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的双赢。”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由于该项目毗邻江郎山景区,通过跨界融合,项目被整体纳入到景区观光游路线当中。如今,除了地面电站带来的传统收益外,项目还可获得农业产出及观光旅游、科普教育等后续开发带来的收益,技术创新带来的农作物产出率和光电转化率提高的收益,投资回报率大幅提高。

  “农光互补”还提高了土地肥力。光伏基地项目均利用当地低丘缓坡,因土地比较贫瘠,产出率低。光伏基地采用“施用有机肥、种植牧草培肥、人工拔草”的纯生态种植模式,实施精细化管理,将原先荒废的土地进行改良种植。同景光伏基地每亩地施用有机肥3吨,覆土50厘米,在基地边坡种植麦冬、油茶等作物,实现土地增肥的同时,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。

  据介绍,同景电站共租赁土地780亩,租赁费为每亩800元/年,租地的270户农户平均每年收益2300元。此外,电站稳定雇用70个当地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,每个农民年收入达29200元。

  今年初,浙江省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,规划面积3.51平方公里、总投资65亿元的江山光谷小镇榜上有名。凤林镇将把光谷小镇作为“主引擎”,进一步提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,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。农光互促中草药园、光伏路灯亮化工程、农户屋顶“光伏微电站”等一批项目都将陆续上马。太阳能的利用为当地腾出了一定的用能空间,减少了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排放,光伏基地的建设也在当地形成了新的景观。

  在凤林、清湖等乡镇,江山市创新农光互补发展模式,建设起3个农光互补基地,促进光伏产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,实现了一地多用。目前,江山市光伏基地已种植中药材、旱粮、水果等农作物,既充分利用了土地,又大幅降低了光伏组件的“热阻效应”。经过实践,光伏板下套种的旱稻亩产可达318公斤,是水生稻亩均产量的77%。光伏基地种植的铁皮石斛、金银花、白芨等中药材,亩均收益达数十万元。

  ■背景链接:

  光伏产业是一场能源革命,也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。

  截至2015年底,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318万千瓦,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。去年,全国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,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。

  历经10年的积累沉淀和近5年的跨越式发展,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转型期:一方面,在大气污染和减排目标压力下,光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;另一方面,未来从替补能源逐渐走向替代能源的过程,光伏产业将面临其他各类能源更加激烈的竞争,市场消纳压力也更趋严峻。

 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·白克力在第九届亚洲太阳能论坛上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千瓦到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,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增长。这无疑给行业发展吃下了一颗“定心丸”,这也意味着未来五年,光伏行业将获得多重政策支持,通过扩大分布式规模,重点提高转换效率、降低成本等举措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。

  2015年12月15日,国家能源局下发了《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》。数字背后蕴深意,根据意见稿提出的发展指标,到2020年底,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.6亿千瓦,年发电量将达到1700亿千瓦时,年度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。“光伏十三五”规划意见稿的提出,给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,也带给了拥有较好光伏产业发展基础的衢州更大的信心。

  近期,新能源领域政策暖风频吹。“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”即将出台,财税优惠政策持续推进。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背景下,“政策利好+技术利好+环境利好”对于光伏产业而言,可谓天时地利人和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9735
收藏
分享